近來,國家有關部委已經將“兩網融合”發展作為下一步工作重點,正在大力推動有條件的城市創新工作體制機制,試點開展再生資源回收與生活垃圾分類清運體系的協同發展,鼓勵在重點環節加強對接,在收集、回收、轉運與分揀、處理環節融合發展。但截止到目前,由于行政管理體制、利益分配等方面的限制,在垃圾分類與低值廢棄物資源化協同處置方面,能夠形成較成熟的、有中國特色的、可復制和可借鑒的模式還不多,更多的政府部門和企業還處于探索之中。
《中共中央關于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三個五年規劃的建議》,提出今后五年要堅持節約資源、保護環境,加快建設資源節約環境友好型社會,走綠色發展、循環發展、低碳發展道路,形成人與自然和諧發展的現代化建設新格局,推進生態文明建設等基本國策。中共中央政治局不久前也審議通過了《生態文明體制改革總體方案》,該方案再次強調了廢舊物資回收行業和再生資源行業的重要性和不可或缺性,方案提出:加快建立垃圾強制分類制度,制定再生資源回收目錄,對復合包裝物、電池、農膜等低值廢棄物實行強制回收。
當前,受宏觀經濟環境以及大宗商品價格持續走低影響,再生資源行業同樣面臨嚴重發展困境,企業盈利能力持續下降,部分再生資源行業已退出該行業。去年以來,退出該行業的從業人員估計在200萬人左右,垃圾減量及再生資源產品的回收必然受到很大影響。與此同時,隨著經濟的發展,社會的進步,以及當前面臨的環保制約因素逐漸提高,再生資源與環衛兩網融合發展已是大勢所趨
突破“垃圾圍城”、“垃圾圍村”、解決城鄉環境問題的關鍵,是對生活垃圾進行減量化及資源化,把占終端處置量40%的低值可回收物和40%的餐廚廢棄物從垃圾中分離出來,納入資源回收軌道,成為循環利用的再生能源,從而把進入終端處置的真正垃圾減少到20%,最大程度地減少填埋量和焚燒量。